汉唐中医倪海厦网站 倪师文章 桂枝汤倪海厦剂量

桂枝汤倪海厦剂量

倪海厦广告

广告

倪海厦有关桂枝汤的讲解,之前我们有发过,详细可看这篇文章《倪海厦桂枝汤讲解(9000字)》 今天我们分享倪海厦…

倪海厦有关桂枝汤的讲解,之前我们有发过,详细可看这篇文章《倪海厦桂枝汤讲解(9000字)

今天我们分享倪海厦讲桂枝汤的剂量问题。

那这个人呢,陆九芝是他的外曾孙,陆九芝是很有名的经方家。那陆九芝跟傅青主这两个人呢,这个是同一朝的经方家。傅青主很有名,很有名的侠医,听说他,传说他武功很高,他的弟子就是陈士铎,你们是看的《黄帝外经》就是他弟子写的,所以在那个时候《黄帝外经》绝对有,他们都看过,这就是经方家啊,很厉害。所以他们当时就把这个考证出来了。根据他们的考证呢,如果是八两,汉制的8两,今制——6钱,现在的6钱。所以如果现在是桂枝3两的时候,差不多是2.3钱(汉方1两=0.75钱),就是你现在到中药房去抓,2.3钱就是他的剂量。你真的不要去写个2.3钱,你去找药房,药房把你赶出去,对不对?那么斤斤计较,这个人龟毛到这种程度,对不对?这不需要。

所以我们到现在来…我心里知道是2.3钱,但我不会去开2.3钱呐,开三钱算了,为什么?因为后面还有煮的方法,喝的方法。你们如果是开2.3钱,就和啦,和于现在了。

芍药是2.3钱,那炙甘草呢,按照比例把它下去,生姜三两,你如果真的拿生姜三两下去,一煮完都是生姜,那你喝下去辣死了,对不对?那病人要骂死了,倪医生你给我的汤药好辣,他是生姜吃下去流汗的,不是桂枝、白芍吃下去流汗的,生姜两片三片就够了,你不要开个三两吓死人。

桂枝汤剂量

桂枝三两去皮,芍药三两,甘草二两炙,生姜二两切,大枣十二枚劈。

右五味,㕮咀三味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适寒温,服一升。服已须臾,啜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。温覆令一时许,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。不可令如水流漓,病必不除。若一服汗出,病差,停后服,不必尽剂。若不汗,更服依前法。

又不汗,服后小促其间,半日许,令三服尽。若病重者,一日一夜服,周时观之,服一剂尽,病证犹在者,更作服。若汗不出,乃服至二三剂。禁生冷、粘滑、肉面、五辛、酒酪、臭恶等物。

在上面讲解的时候呢,已经讲过了,汉制1两=0.75钱,3两=2.3钱,可以约等于3钱或者2钱,都可以。那么一钱可以按3g或者5g来算,这个要看对方的体格,如果体型大,那就一钱按5g算;如果正常人或者体格小,那1钱就按3g来算。

最后再按比例来弄生姜,炙甘草。

综上所述,桂枝汤剂量(通方):桂枝9g,白芍9g,炙甘草6g,生姜6g(3-5片),大枣12个(掰开)

喝完桂枝汤后记得喝粥,助力发汗。

现在熬制桂枝汤比较麻烦,很多人没这个条件,


可以中成药代替,中成药叫:桂枝颗粒。

桂枝汤方解

1.本方的主药是桂枝,桂枝与生姜俱有兴奋的效能,能使血行旺盛而温暖身体,并加强各脏器的机能,白芍有鎭静的功效,能调整桂枝的作用,又配同甘草缓和异常紧张,并兼治疼痛;大枣与甘草能治急迫,且有强壮的效能,又配同生姜用以矫味。

2.方中的主药是桂枝,能顺气、发表,又能鎭抑上冲;白芍能使血行旺盛,缓和肌肉的紧张,具有调整桂枝药理作用的功能;甘草可协助白芍和缓肌肉的紧张和疼痛;又甘草与桂枝相配合而治内气上冲;生姜与桂枝相佐而顺气利水,并使桂枝、大枣、甘草等的甘味剂不致停滞于胃内;大枣具有润胸中及治胸中烦闷的作用。由这些药物的互相协调,使桂枝汤证的病态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。

3.本方系医圣张仲景所着伤寒论最首见之药方,有旺血行,温身体,强化诸脏器机能之作用。

本方以体质比较虚弱者,外感风邪,而有头痛、项强、发热、自汗、恶风、恶寒、鼻呜、干呕、气上冲、身体疼痛、及脉浮弱或浮数等症状为目标。惟不必上述诸证皆具备,因本证但头痛而不项强者,有之;但恶风而不恶寒者,有之;但发热而恶风极微者,亦有之;但鼻鸣而不干呕者,亦有之;只要有发热自汗之主征,便可使用。此场合会有自然汗出之状态,惟无汗出者亦可用,及因本方兼具有汗止汗、无汗出汗的双重作用,即既能发表,亦能固表,伤寒论称此为“解肌”法,适用于表虚证。

方中桂枝顺气发表,又能镇抑上冲为君;白芍使血行旺盛,缓和筋肉的紧张为臣,佐以甘草之甘草,不令走泄阴气,并协助白芍和缓筋的紧张和疼痛;大枣具有润胸中,及治胸中烦闷的作用;生姜与桂枝相佐辛温能散寒,而顺气利水,并使桂枝、大枣、甘草味剂不致停滞于胃内,故用本方发其汗,乃调其营气,则卫气自和。

4.本方证为外感风寒,营卫不和所致。外感风邪,风性开泄,卫气因之失其固护之性,“阳强而不能密”,不能固护营阴,致令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,故恶风发热、汗出头痛、脉浮缓等;邪气郁滞,肺胃失和,则鼻鸣干呕;风寒在表,应辛温发散以解表,但本方证属表虚,腠理不固,故当解肌发表,调和营卫,即祛邪调正兼顾为治。方中桂枝为君,助卫阳,通经络,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。芍药为臣,益阴敛营,敛固外泄之营阴。桂芍等量合用,寓意有三:一为针对卫强营弱,体现营卫同治,邪正兼顾;二为相辅相成,桂枝得芍药,使汗而有源,芍药得桂枝,则滋而能化;三为相制相成,散中有收,汗中寓补。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,内调营卫、阴阳的基本结构。生姜辛温,既助桂枝辛散表邪,又兼和胃止呕;大枣甘平,既能益气补中,且可滋脾生津。姜枣相配,是为补脾和胃、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,共为佐药。炙甘草调和药性,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,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,功兼佐使之用。综观本方,药虽五味,但结构严谨,发中有补,散中有收,邪正兼顾,阴阳并调。柯琴在《伤寒来苏集·伤寒附翼》卷上中赞桂枝汤“为仲景群方之冠,乃滋阴和阳,调和营卫,解肌发汗之总方也。”

本方证中已有汗出,何以又用桂枝汤发汗?盖本方证之自汗,是由风寒外袭,卫阳不固,营阴失守,津液外泄所致。故外邪不去,营卫不和,则汗不能止。桂枝汤虽曰“发汗”,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,外邪去而肌表固密,营卫和则津不外泄。故如法服用本方,于遍身微汗之后,则原证之汗出自止。为了区别两种汗出的不同性质,近贤曹颖甫称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汗出为“病汗”,谓服桂枝汤后之汗出为“药汗”,并鉴别指出:“病汗常带凉意,药汗则带热意,病汗虽久,不足以去病,药汗瞬时,而功乃大着,此其分也。”(录自《经方实验录》卷上)此属临证有得之谈。

本方的治疗范围,从《伤寒论》与《金匮要略》以及后世医家的运用情况来看,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,而且还运用于病后、产后、体弱等因营卫不和所致的病证。这是因为桂枝汤本身具有调和营卫、阴阳的作用,而许多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,多可出现营卫、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。正如徐彬所说:“桂枝汤,外证得之,解肌和营卫;内证得之,化气调阴阳。”(《金匮要略论注》卷上)这是对本方治病机理的高度概括。

麻黄汤和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剂,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。麻黄汤中麻、桂并用,佐以杏仁,发汗散寒力强,又能宣肺平喘,为辛温发汗之重剂,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;桂枝汤中桂、芍并用,佐以姜、枣,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,但有调和营卫之功,为辛温解表之和剂,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有汗出之表虚证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文中所涉及药方,中医建议,请勿盲目试用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https://www.jingfangjia.cn/wen/1521.html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