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丹波元简还是倪海厦在人纪《伤寒论》课程结束的时候,第一次知道《伤寒论辑义》也是那个时候。
倪海厦当时给了8本人纪推荐书,其中一本就是《伤寒论辑义》。
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。
一、丹波父子等医学水平高超
日本汉方医学名家丹波元简(公元1755~1810)、丹波元胤(公元1789~1827)、丹波元坚(公元1795~1857)父子三人的医学著作,共约二十余种,其中大部分早在我国出版过。
由于丹波父子等医学水平高超,汉学造诣较深,所编各书,颇受读者欢迎:其中有的著作,已起到工具书的效用,成为学习、研究中医人员的必备书。特精选出对科研、教学、临床有实用价值的《素问识》、《素问绍识》、《灵枢识》、《难经疏证》,《伤寒论辑义》、《伤寒论述义》、《金匮玉函要略辑义》、《金匮玉函要略述义》,《杂病广要》(单行本),《伤寒广要》、《药治通义》、《救急选方》、《脉学辑要》、《医剩,以及《中国医籍考))等十五种书。
二、《伤寒论辑义》《伤寒论述义》简介
《伤寒论辑义》七卷,丹波元简编著。成书于公元1822年。
本书以明·赵开美复宋版《伤寒论》为底本,参考别本、注本,辑集诸家见解,以阐发伤寒论说而成。首列“综概”一节,总叙《伤寒论》一书的始末。正文在《伤寒论》每一条之下,选辑诸家注解,或一、二家之言,或众说并蓄,删冗节要,融汇贯通。书中又间有作者训释与按语,正误明辨,可帮助读者去从可循。
全书简要切用,颇有参考价值。特别是对于深入学习与研究伤寒学科的中西医务工作者,是一种很好的读物。
《伤寒论述义》五卷,丹波元坚编著。成书于公元1843年。
本书要旨为述其父丹波元简所编《伤寒论辑义》一书之余意而作。
书中一方面介绍本人学习《伤寒论》一书的心得;另一方面,阐发《伤寒论辑义》一书未尽之义,予以覆核辨订,并斟酌诸家之说,而补其《辑义》之所遣。故本书实为《辑义》一书的姊妹篇。
全书内容,提纲挈领,简明切要,论中有注,义理精详。又汇古今注家,结合自己临床实践,对原书某些条文的阐述,颇有见的。书后附答问及述义补,均为研读《伤寒论》之体会,读者从中可以受到启发。
因此,本书也是学习、研究伤寒学科较为实用的参考书。
三、《金匮玉函要略辑义》《金匮玉函要略述义》简介
《金匮玉函要略辑义》亦丹波元简编著。
作者撰《伤寒论辑义》-一-书后,于晚年又辑定本书,两书不仅体例基本相同,且依《仲景全书》而论,二者实具不可分割的联系。
本书以宋林亿等校本为底本,旁校明徐镕v赵开美等本、加以校勘。卷首“综概”–节、举有文献记载、解题并考订了书名、作者、成书年代等内容;正文在《金匮要略方论》每一条之下,汇辑各名家注解,以阐发金匮要略之经旨,书中又间有作者训释与按注正误明辨,评述简明,立论允当、可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经义。
由于本书切合适用,参考价值较大,是对于学习、钻研杂病学科的中西医务人员的必要读物。
《金匮玉函要略述义》三卷,为丹波元坚编著,成书于公元1842年。
本书的编撰目的,据作者本人介绍:在补充其父撰著的《金匮要略辑义》-一书所失载的内容同时,兼而增入他个人在进行《金匮要略》全书钻研过程中所取得的心得体会。从而可知,“述义”与“辑义”二者相辅相成,互为联系,互为补充的。
全书内容与编写体例,基本上和“辑义”相同,只是内容数量多少,有所差别。本书对研究内科杂病及临床参考,有其一定的价值。
倪海厦只推荐了《伤寒论辑义》,但我们还补了《金匮玉函要略辑义》,让更多人更好的学习经方!